《赛博朋克2077》角色任務攻略
致敬人物/原著:Philip.K.Dick《仿生人會遇見電子羊嗎?》
遊戲內相關人物/任務:Evelyn Parker/一萬次的悲傷
Evelyn標誌性的藍色短髮這個彩蛋不用多說,十分明顯。而這次想分析的是許多人錯過或不明所以的支線任務,一萬次的悲傷。
著名歌星利琪·薇茲*於全義體化,身上殘存的人性似乎也消失的一乾二淨。這一點其實是致敬飛利浦的原著中一直想探求的核心問題:當人類使用科技改裝自己後,人的主體性會不會消失?
普遍來說,這個問題被歸納在後人類主義下,無論是賽博格(改造人)還是仿生人,最終都會對人的主體性產生疑問。對於賽博格來說,改造到什麼程度才不算個人呢?目前來說,只要人腦還存在,那麼人的主體性還是存在的。我們不知道利琪·薇茲是否連腦部都進行了改造。若是沒有,那麼便驗證了近未來人們存在的顧慮:使用改造本身是為了增強人本身的能力,但誰又能預料到,失去觸覺、感官體驗後的人類是否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對於利琪·薇茲而言,答案是否定的。她不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任由身體器械的驅動下殺了男友。而短時間的緬懷後,她反而慶幸發生了這件事,因為這將成為她的新專輯。
致敬電影:《銀翼殺手》
遊戲內相關人物/人物:德拉曼/回家的路系列
如果說站在人的立場討論主體性,那麼德拉曼的一系列任務則是站在“非人”角度下的“去人類中心主義”的呈現。和原著一樣,電影中的仿生人會不會有如人類一般培養出七情六慾?賽博朋克這個背景的設立,為文學界和控制學工程界帶來了新的思考方向。仿生人在科技發展下,在外表上幾乎和人類別無二致,而本身作為人類創造出的產物,現在卻有可能和人類有相同的地位,甚至透過科技的力量超越人類。
遊戲中的德拉曼作為AI,作為反差的一點是它試圖將衍生出的人格壓制,這個思維本身其實就,已經有人類的影子了。而作為“兒子”們的各個人格,有害怕、憤怒、抑鬱等等,而最終德拉曼的結局仍然交由人類(V)抉擇:你是選擇德拉曼毀滅他的兒子們,還是摧毀這個虛假的德拉曼軀殼,讓它擁有如人一般的“人”格?
對於AI我也有些猜想,如各位所言,賽博朋克2077的許多想法見諸於許多經典的賽博朋克作品中。那麼AI會不會是蠢驢接下來主要渲染的對象,甚至成為救V一命的關鍵性人物呢?就已知AI而言,奧特從人轉變為AI的過程中,已經喪失了人格的組成部分,為德拉曼從一個冷酷理智的AI逐漸轉變成如人一般帶有主觀色彩的人物。
那麼在後續DLC裡進行猜測,AI會不會也分成(對V而言)正邪兩派人馬,有的AI反抗人類勢力,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控制人類的世界;而有的AI則產生了人類般的情感,希望幫助人類建構一個更好的世界,但條件是承認AI的存在,且平等的對待他們。
致敬原著:《罪與罰》
遊戲內相關人物/任務:約書亞/罪與罰
一直想找個機會聊聊這個故事,私以為這個人物出彩到一個點,就是透過和科幻的結合演繹新版的罪與罰,並向原著致敬。不得不感慨由於背景的加持,毛子文學真的是永遠的神
首先,原著裡《罪與罰》說的是一個自我懺悔的故事。罪與罰的主人公拉斯科尼科夫的信仰是“自己”,不信罪,也不信罰。他認為自己有超越上帝的力量,甚至有權利犯罪降下懲罰。但當失手殺人後,卻被罪惡感纏身,遇到索尼婭這個虔誠的信徒後,更是罪惡感周身遊走避無可避。最終拉斯科尼科夫透過索尼婭的幫助下皈依東正教,並且甘願獲得懲罰。
再看遊戲中的角色名字約書亞,這個名字起的非常微妙,若是完全遵循原著的設定,角色殺掠無數,壞事做盡,卻被叫做約書亞(以色列人的領袖、人世間的救主),為什麼?是因為他在監獄領悟到自己的罪,透過受害人妹妹的幫助下建立信仰,並希望奉獻自己讓夜之城的人們重拾自己的良知與道德。他將成為道德意義上的夜之城的精神領袖。
當然,蠢驢的故事極富野心,絕就絕在約書亞的故事不止於約書亞的個人犧牲,而是將衝突透過公司直接引至高潮。資本主義帝國化的背景下,一家製作超夢的公司嗅到了商機,投入大量資金將約書亞假釋出來,號稱“幫助”約書亞實現自己的願望。當然了,大家都知道,公司自然是“嘴上都是主義,心裡全是利益”經紀人三番五次警告V不要擾亂約書亞的想法,斷了公司的財路。
矛盾就此展現了,留給玩家的問題是:你要不要幫助約書亞玩成他的遺願?毫無疑問的,就算不幫,約書亞仍然會被資本家訂上十字架,就像遊戲也有許多吃瓜玩家一般,約書亞並不能真的拯救夜城人。但是就算幫了,也只是多一個理解他的人走向十字架,至少使他心安。諷刺的是,不管如何選擇,結局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約書亞的死帶來的驚濤駭浪就是公司的生財之道,而由於這部超夢片被改變的人,則少之又少。
如果停留在公司門口駐足圍觀,你會發現來抗議的基本就是處於社會底層仍然有信仰的一群民眾。但可悲的是,他們又能激起多少水花?在賽博朋克2077裡,能上電視的不是達官貴人,就是被達官貴人操控的傀儡。
之前曾經看到有人爭論約書亞的作法好還是銀手的做法好,我個人更偏向銀手。誠然,站在現今的立場,銀手就是一個恐怖分子,但是他可貴在反叛的思考方向和手法都對了。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反對什麼,為反叛而反叛(就像街頭混混嘴上說著打倒公司,實際上只敢欺負家裡有人在公司上班的街邊店主)當資本家掌控了政治、文化等等話語權,唯有地下的傭兵勢力仍然有可能在軍事上和公司抗衡,殺出一條血路。太陽結局,如同魯迅先生在《論雷峰塔的倒下》所說,荒坂公司的倒下不僅僅是實質的垮臺,也是改變夜之城意識形態的*時機。
dd和隔壁的相冊貼雙線續更~
可互文的原著:紀大偉《他的眼底,你的掌心,即將綻放一朵玫瑰花》/《美麗新世界》
遊戲內可關聯:“超夢”產品/美夢繼續/先知之歌/荒坂三郎和荒坂賴宣
前一本書可能聽過的人少之又少,因為是台灣的一位科幻大家較老的作品了。作品設定也是賽博朋克背景——瑞克和羅伊同為SM(Simulate Miracles)工作,旨在透過製造大量虛擬的感官體驗來填補人類的需求。例如人造漢堡,人造日光,和冥鏡(和超夢非常相似,也是製造一段幻境令觀眾得到沉浸式滿足的產品)。二人共同製造出一個孩子,但由於二人決裂,兒子變成了兩個人互相報復的工具,被反復變性,篡改記憶,父親可以透過腦電波直接和兒子進行對話,兒子沒有任何反抗的權利。另外,被改造的機械部分也並不完全受兒子自己的控制。
這個故事其實可以和故事裡荒坂三郎和賴宣的關係進行一個更詳細的補充。三郎年事已高,但仍然擁有絕對的掌控權,賴宣為何要脫離這個機制?傑克沒有生活在大財閥集團中不了解是很正常的。對於賴宣而言,自由是*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為了自立門戶,只要有人能幫他就會成為他的盟友。三郎對於賴宣來說,從來不是父親,而是代表了毋庸置疑的“父權”,是的,就是這個時代常常被提起的父權主義。它富有極強的攻擊性、行動力和不可抗拒性,巨大的權利壓制下,才形成了今日輝煌的荒坂公司。
那麼為什麼又和美夢繼續有關呢?貼吧裡有人已經拿很多經典電影來說了,這邊我用這個文學例子給大家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在近未來的世界裡,什麼樣的操控是最無處可逃的?就是有人能夠透過電波直接在你的腦子裡說話,因為你不能拒絕聽到這些聲音,而這些聲音逐漸讓你改變了自己卻不自知。這才是最令人恐懼且無聲地改變。對於市長而言,幸虧僱傭了V,起碼能幫忙查明事件的不對勁。
但對於先知而言,則是痛苦萬分。他是無意間被捲入這場糾紛的。這些聲音在腦子裡的對話的痛苦不說,他敢於站出來呼籲世人驚醒,才是最令我肅然起敬的原因。試想我們得到了驚人的秘密消息,第一想法都是保命要緊,或許自己悄悄打探,但先知卻不同,他希望藉助自己獲得的力量(或痛苦)來幫助世人警惕這些即將到來的慘劇。可是呢,大家都像是在看馬戲團的小丑一般。要知道,在《美麗新世界》中,約翰正正是因為群眾的看猴子般的心態最終導致了他的自殺。先知身上背負著三重的痛苦,但仍然敢於發聲,真的值得尊敬。
自頂
等會更個大家都“櫃子動了不玩了”的瑞弗任務:獵殺
致敬原著:《彼得潘》
遊戲內相關人物/任務:“彼得潘”/獵殺
原著裡的彼得潘有幾個特質:位於夢幻島、迷失男孩的首領、不願意長大,會帶著有好奇心的孩子去往夢幻島。
遊戲裡塑造的“彼得潘”則是暗黑版彼得潘,將彼得潘原有的特質中的可以發展的空間,於是這個惡魔便出現了:從小父親給的心理陰影讓他“長不大”,會誘導迷失的男孩們進行捆綁和綁架。
至於超夢裡為什麼他會將老師突然變成牛?其實就是源自於他的童年陰影。從小在父親的牧場長大,父親只關注牛的死活,而枉顧“彼得潘”,在這個畸形的家庭裡,他的地位甚至要低於牛。但是父親卻對牛掌握生殺大權,所以“彼得潘”一心希望像父親一樣有權利,不再是一個弱者。而老師突然變成牛,正是應對了他的這種想法。蠢驢更牛的一點是將這頭牛套上了藍色頭罩,透過劇情我們得知套上藍頭罩的牛是病牛,應該被“治療”。那麼給老師戴藍頭罩的涵義由此展現出兩個層次:一、老師在他心裡是被宰製的存在;二、老師需要“被治療”,因為他“有病”。
視頻裡牛也是呈現出這個形象:不斷的產奶,還有受到人類的鞭打。
同理,給男孩子像牛一樣透過插管,帶著藍色頭罩餵食,也是相同的變態心裡——對於他而言,他是在“治療”/“挽救”這些孩子,他們曾經和他一樣被家裡人忽略,急需一個溫暖的家,那麼就由他製造一個“夢幻島”,“治療”他們的脆弱心靈。
BTW彼得潘在原著中常常和潘(潘神)有聯想空間,吹出的笛子能夠催眠,是魔鬼的象征,這似乎對於遊戲中“彼得潘”的角色設定多有應驗。
【這次就不發圖了不然大晚上有心理陰影那頭牛看著忒膈應
dd
致敬原著:《喪鐘為誰而鳴》
遊戲內相關人物/任務:傑克/再見傑克
傑克如果只是一個忠誠的大老粗,那麼他給玩家的印象可能僅止於此,畢竟兄弟的離別在遊戲界太常見,甚至出現了“隊友祭天法力無邊”的戲稱。但當你去參觀他的車庫時,這本《喪鐘為誰而鳴》徹底升華了傑克,透過傑克母親的敘說,帶領我們深入認識這個曾陪我們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喪鐘為誰而鳴》相信大家都看過,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海明威懂得解構人與人(男女關係),文明與戰爭的關係。傑克是莽撞的,他可是曾經瓦倫迪諾幫的驕傲;但他也是細心的,察覺到母親的擔憂,意識到自己將成為家庭的脊梁骨;他是狡猾的,花言巧語試圖騙過NCPD減少進局子的風險,可也是忠誠的,有他在身後,V永遠不會在背後受到傷害或是背叛。
在夜之城想出名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機關算盡只談利益,要麼死在一場高潮迭起的鬥爭中。有人說在夜之城當一個普普通通的市民不就好了嗎,非要選擇去送死當傭兵。可在夜之城生活的人,又有哪個良民能夠有手段,金錢和權利保護家人?像瑞弗一樣希望加入警局為夜之城帶來起碼一絲正義的曙光,可還沒走出警局都可能會被上層的不作為弄的心灰意冷。
世上又有誰渴望戰爭,渴望失去?可在夜之城必須選擇奮戰,不然就會被公司帝國生剝活削。傑克生知自己要走的路而且從不後悔。但在抵抗這個世界時他仍不忘心中的道義,做傭兵也要做有情有義的傭兵。夜之城的血盆大口仍然渴望著新鮮又熱烈的血液,傑克也好、強尼也好、羅格也好,用自己的生命試圖敲響夜之城的鐘聲不果,那麼,就由V繼續前行,將夜之城燒成灰。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沒有人是孤獨的島嶼,能夠自成一體;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碎片,整體中的單一;如果海浪衝往土地,那麼我們的家園便小了一些;一座海峽、你和你朋友的家園被淹沒,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關乎我本身,因為我即他們的一員,是故,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
傑克,你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之後想說說強尼·銀手
以前學的樂理只是快忘得一乾二淨了……對搖滾也完全沒涉及過只是業務喜歡,等我搞清楚red dirt的內涵再來詳細說說強尼。
啊還有他身上明顯帶有的「過時之人」的色彩也很值得聊聊
在分析強尼·銀手前,先說說兩個相關任務「*」和「夜曲Op.55 N.1」和強尼個人塑造有一定的伏筆
致敬音樂流派:Red Dirt
遊戲內相關建築:Red Dirt
作為一個搖滾樂流派,Red Dirt被人們這麼認為:
These musicians and others jammed in the living room, on the front porch, in the garage (known as the Gypsy Cafe), and around campfires in the yard where "the sheer joy of creating music with friends transcended everything else."這些音樂家和其他人擠在起居室,前廊,車庫(被稱為吉普賽咖啡館)以及院子裡的篝火旁,“與朋友創作音樂的純粹樂趣超越了其他一切。”
而更有意思的是,Red Dirt在搖滾裡還是獨立的存在,你不能明確的把它歸到某個流派裡,因為那非常突兀。它混合了搖滾、鄉村音樂、藍調、布魯斯,甚至墨西哥風格。
蠢驢將Red Dirt作為武侍樂隊的音樂/理想起源地,不難看出其中的寓意:一個為了純粹的興趣而成立的樂團,不求名利,只求能夠唱心中所唱,罵心中所罵,真實是Red Dirt接納顧客的*標準。
在遊戲裡令人欣慰的是,就算橫跨半個世紀,Red Dirt雖不說是熱門景點,但那裡仍充斥著對搖滾真正熱愛的粉絲們,仍視武侍樂隊為榜樣的人們燃起理想的星星之火,這讓夜之城看上去不再那麼空洞和黑暗。
如果太陽結局選擇讓強尼掌控身體,那麼就會有一位對搖滾情有獨鐘的青少年登場,個人認為那象征著繼承的關係。強尼告誡他要“多為人們寫歌”,雖然不是生硬的迎合,但是要多聆聽他們所思所想,這時強尼的形象變得更加具體了,因為我們都知道以前的強尼只為自己而活,奧特離開了,羅格為自己犧牲了,如果自己再不改變,那麼他們的死亡毫無意義。
其實這個結局讓我想起LA LA LAND(電影開頭)片頭曲<Another Day of Sun>:
We were seventeen, but he was sweet and it was true
我們只有十七歲,那是段甜蜜又真摯的感情
Still I did what I had to do
不過我選擇了我非做不可的事
'Cause I just knew
因為我很清楚
And even when the answer's "no"
即使總是被人拒絕
Or when my money's running low
即使我的錢快要見底
The dusty mic and neon glow
那支被灰塵覆蓋的麥克風和霓虹燈
Are all I need
就是我一切所需
And someday as I sing my song
也許某天我唱著我的歌
A small-town kid'll come along
在偏遠小鎮的小孩會跟著唱
That'll be the thing to push him on and go go
這將讓他有了繼續歌唱的動力
自頂
等我開個二周目再重新找找細節
致敬人物/音樂:蕭邦/夜曲Op.55 No.1(蕭邦第15號F小調夜曲)
遊戲內相關建築:夜曲Op.55 N.1
重要轉折任務的名字,為何偏偏選了蕭邦的夜曲系列,而且還是沒那麼出名的一首曲子?
我們可以先從蕭邦的夜曲系列的特征入手:蕭邦這個人很其他鋼琴家的曲風不同的是,他擅長平衡,就算是小調演奏的悲傷氛圍也是恰到好處,你聽他的曲子,雖然悲但是內心平靜。這有賴於右手高音琴鍵時不時會有靈動的快節奏音符對整首曲子的沉重中進行調和。
而夜曲Op.55 N.1-2背後有著一個特殊的故事——這兩首曲子是獻給他的女學生,Jane Stirling,他曾公開說過Jane“有一天會彈的非常非常好。”據說二人的關係應該是超越師徒身份(也可以算是精神伴侶?)在巴黎最後的一場演唱會裡,蕭邦因身體原因無法堅持將最後一首曲子彈完。他嘗試用盡力氣回到更衣室,倒在了Jane的懷裡。從此蕭邦的身體情況每況愈下。
這首曲子還是沿用了常見的ABA曲式,如上文所言,哀而不傷,所以能兼具詩意的美感和史詩感。這首曲子在巫師2的HOPE預告片裡作為伴奏曾經出現過。
對於我個人而言,這部曲子正能帶出V所處的情景:極暗之夜。老維跟V說過,下一次Relic故障的時候,V估計就撐不住了。而另一點,似乎也是隱指強尼和V的關係:帶出強尼的“導師”身份——一路走來V更像是個學生,開始理解強尼的反叛、理解強尼的憤怒、了解他那些癲狂背後的理由。V如今深陷困境,但曲子告訴我們,天無絕人之路,第二天沒有到來前,一切仍有轉機。但所有的戰鬥都將在夜晚結束,至於結局是好是壞,這個重大的選項就要交給玩家決定了。
當然,這些可能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很多時候可能會有過度理解。不過我信奉後現代主義的“作者已死”,任何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就隱藏了無數可能的解釋,只要言之成理,那麼就是可以被接受的,尤其是選擇以音樂呈現一段信息,更有千千萬萬種可能性。所以也歡迎音樂大佬一起解析下這首歌的寓意。
有沒有搖滾老哥來談談搖滾精神啊,我這個業餘人士可太想入門補補課了
可互文的文學:馮至《十四行集》
遊戲內相關人物/任務/芯片內容:瑞弗·沃德/愛似河/皮埃爾<梯子的兩端>
如果爬上水塔,先不急著跟瑞弗坐下,旁邊有一個可搜刮的芯片,名為皮埃爾的<梯子的兩端>,暫時查不到原著,所以可能是製作團隊自己搞出來的新詩(NB啊),看看中譯版本,是不是很像馮至寫過的一首詩?
“我們準備著深深地領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蹟,
在漫長的歲月裡忽然有
彗星的出現,狂風乍起;
我們的生命在這一瞬間,
彷彿在第一次的擁抱裡
過去的悲歡忽然在眼前
凝結成屹然不動的形體。
我們讚頌那些小昆蟲,
它們經過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禦了一次危險,
便結束它們美妙的一生。
我們整個的生命在承受
狂風乍起,彗星的出現。”
我們透過聊天得知水塔是瑞弗家族的“寶地”,那麼就暫時假設這個芯片是對於瑞弗本人的補充。在夜之城個體的生命顯得如此渺小,都是宇宙裡的一個小昆蟲。仰望夜之城的偉大,可沒有改變它的可能。正所謂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那些悲歡離合在夜之城你方唱罷我登場,不斷進行著生命的輪迴。作為在孤兒院長大的小孩,作為前警探,瑞弗顯然深知此理。所以這才有了個人介紹裡的“儘管如此,瑞弗每天早上還是帶著積極的態度去上班。也許這就是他的應對方法。”我們不能改變一個整體,但我們能恪守自己的信條。
當然除了人生,這首詩歌頌讚的另一個點是愛情,那肯定就和瑞弗的愛情觀有所聯繫。我們說愛情在夜之城是稀有品,尋找真愛更是難上加難。對於瑞弗來說,他V即將死亡不會影響他對於V的感情,因為對於瑞弗來說,瞬間即永恆。個體的閃光點是短暫的,與其要那一成不變卻枯燥無味的永生,不如坦坦蕩蕩愛一回。所以各位啊,不要再選信荒坂狗的屁話上空間站啦,就算永生,你又獲得了什麼?愛情、信念、自尊,一個人之所謂人的組成部分,都會隨著惡魔的誘導,不僅背叛了傑克,最重要的是背叛了自己。
芯片裡也有很多值得去分析的內容,不過我怕大家沒興趣看,我先把自己知道的任務相關的致敬彩蛋做了先
明後天要考試所以更的會有點慢等24號下午考完試我瘋狂肝
還是想說明一下,這個帖子其實不算完全的找彩蛋貼,而是希望透過致敬的作品來分析遊戲本身的故事內涵的,所以有一些純彩蛋的話我就盡量略過,畢竟吧或者B站已經有很詳細的說明啦
有朋友@黄金之舵ლ 提到了敘述者轉變的細節,真的很細心我之前也有聊起這件事,現摘錄如下:
有人留意到敘事者的轉變嗎?蠢驢刀人真是刀刀入骨。一開始任務的敘述者是好兄弟傑克,時時刻刻都喜歡叫V為chika妹子,言語間是對於來生裡大人物的各種嚮往。後來傑克死亡,強尼代替了傑克成為V的新敘述者,在黑夢任務的介紹裡正式掌舵,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提到傑克:
“命運給了你第二次機會,那就抓住它,重新站起來。去吧,就當是實現你*的朋友的遺願。”
用人想看為什麼鏡子經常在各種3A遊戲裡出現,作為互動物品嗎?其實裡面牽扯到一個哲學概念ww我等會講講(等我構思一下)
【無劇透】
致敬哲學理論/人物:鏡像階段(mirror stage)/拉康(Jacques Lacan)
遊戲內相關互動物品:鏡子
首先講講這個拉康的鏡像階段,在近代心理學的理論中,人類是不能透過自己本身進行自我認知或人格的塑造,而是需要藉助“他者”(例如鏡子)的相異來區分自我和他者,從而進行人格的塑造和認知。原句是“只有透過(他者)的目光下才能獲得其意義與價值”,並且不斷強化自我的主體性。“鏡像階段”本身指的是小嬰兒出生是沒有自我思考的能力的,當他/她第一次見到鏡子了,看到了自己,才開始將我和世界的邊界(bounding)分隔開,認識到"我"自己。
所以很多遊戲/電影作品中都會出現主角去“看鏡子裡的自己”這麼一個舉動,通常是為了讓角色有重新思考自我的空間,是一種自發的人格塑造的時機。又或是透過一些主角在鏡子中呈現的反常舉動,來暗示角色的人格開始改變/行為發生變化,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
而蠢驢刪除很多互動物品唯獨沒有刪鏡子的重點在於,有時候照鏡子,映照出的不是V的臉,而是強尼的臉,第一是在暗示Relic芯片的威力:它最可怕之處,在於不斷地剝奪V對於身體的掌控性,V每照一次鏡子都不能確定是否自己完全能夠“存在”;二則在暗示當鏡子裡的強尼(他者)出現時,是在潛移默化V本身——可以見到隨著劇情的漸進,V逐漸開始同意強尼的某些想法,強尼代替鏡子中的自己,成為了新的“他者的目光”,並幫助塑造V的自我。
一句話概括的話,蠢驢是透過鏡子去闡述兩個人在彼此角力,彼此影響的關係。
頂頂
之後我會分析一波強尼和奧特在神與唸的詩(還是那句話劇情渲染蠢驢是永遠滴神)
等我考完試歸來
不明白為什麼到了現在還有簡繁體的爭論。本身簡體的出現雖然是大勢所趨,但這不代表繁體會被廢除,因為繁體是正體字,廢除等於是和歷史斷層,說廢除的可不可笑?
我在這裡統一回復,首先,我一直在香港居住,這邊的生活和寫字習慣就是使用繁體,所以在書寫偏好上習慣使用繁體;
再者,我是一讀文學的,目前繁體仍然能保留部分小篆甚至甲骨文的字體結構,漢語本身作為全世界最特殊的既能標音又表意的文字符號,繁體字本身不能說值得推崇吧,但起碼不應該被唾棄;
第三,這是我自己的帖子,我愛用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繁體去闡釋我的文字是我的事,如果不喜歡這個內容,我從來沒跑去你的帖子下嘚瑟,希望各位能彼此尊重,不喜歡關掉不看,就好,沒必要非要展現自己的素質。
我這個人容易被影響,以後不文明討論簡繁體的我會刪帖,如果真的喜歡內容但又怕看不懂的話,可以用簡繁切換。感謝各位
明天下午繼續!!敬請期待
我來了我來了我來了!!現在開始寫神與奧特唸的《駛向拜佔庭》!!!
各位平安夜快樂!吃完飯我就開二周目了(雖然沒有真的二周目...)
【有劇透,請確保已通關後再看】
致敬原著:葉芝《駛向拜占庭》
游戲內相關劇情:賽博空間選擇奪舍還是保留V的身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在奧特念詩的時候(加上伴奏的渲染),**控V走路,感覺是走在數位天堂里一樣,或者說這個空間充滿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被升華”感,震撼感。
仔細聽奧特念的詩,詩來自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這首《駛向拜占庭》被稱為其晚年巔峰作之一。詩里的“拜占庭”(曾經的歐洲文明中心)意象對於葉芝來說,是他的精神聖殿,如何才能步向這種神殿?
他說:
“若我超脫自然,
便將絕不再用任何自然物化作身軀之外形
而只求古希臘人用鎏金,
和鍍金錘鑄的絕美造型
使昏昏欲睡的帝王清醒
或在那金色枝頭高聲歌唱
歌唱那過往,今日或明朝之事
唱給拜占庭的貴婦王公們聽”
他寧願自己作為古希臘匠人打造的雕塑物,放棄作為人的喜怒哀樂,從而到達永恆之境。因為人世間任何事物都會喚起感情。而永恆的“拜占庭”卻能夠擺脫人世間的七情六欲,進入一個不朽的精神聖殿。對於葉芝來說,肉體的舍棄不是悲觀的自殺,肉體本身是難以保存的,而脫離它,反而是通往永恆的一個必要途徑。
這一點很明顯想探討在近未來背景下,被刷新的對於“存在”的定義。在科技急速發展的年代,“拜占庭”成為了真的可能。流竄AI,死去但仍然存在的富人的意識體,他們仍然能夠思考,但沒有了實體;他們死亡了,但仍然存在,甚至能重回人世間,再次操控這個世界。當生和死的界線被模糊了,強尼會不會真的消失?這個是蠢驢想要埋下的伏筆,無論以後走向如何,都是合理的。在新“拜占庭”,所有的對立會消亡,不存在男女的對立,生死的對立甚至時間的對立,人們將做到真正的永恆,不過這個永恆不是想象中的拜占庭,而是由1和0組成的具象的賽博空間。
不過我有個問題一直想不通,奧特在賽博空間的身份,是一個helper幫手,還是一個引領迷失者前行的智者,又或是一個凌駕於萬物的所謂“反派”?而由她念出這首詩,是否代表著她已經領悟到賽博空間運轉的規律,成為賽博空間里的哲學家(這里所謂哲學家,是指對於一切的知識都已學會並掌握的領導型人物)?這一點在DLC相信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能再見到你真是太好啦,兄弟!
小預告!明天終於要準備寫強尼了……其實他身上有很多作品的影子,我只會挑「過時之人」這個梗講,務求能講出這個點在遊戲裡展現的衝突
自頂
想問一下各位有遇到畫面殘影的情況嗎?二周目剛開局沒什麼問題,但讀取檔案的時候就會出現豎條的殘影......重啟或是主菜單重進都不好使...太影響視線了...【一週目明明啥事沒有BUG也不多的
啊剛考完試好累(躺平)
晚一點(?)或是明天就會開始更了!!!
【有剧透】
致敬原著/理论:《李伯大梦》/“过时之人”
游戏内关联人物:银手·强尼
关於原著故事《李伯大梦》由於和游戏内容没有很大的关联,简单两三句概括:美国独立前一位叫李伯的人喝了矮人酒,一觉醒来,发现时代已发展到由华盛顿统治的新美国。由这个故事延伸的“过时之人”这个概念主要来自於故事结局:
1.李伯的儿子被父亲所影响,性格和作为上成为了和李伯完全相似的人。
2.李伯成为了精神*,自身带有旧时代和新时代的矛盾冲突。
当然了,对这个故事不熟悉的话也可以参考电影《美国队长》,其中“过时之人”的概念也是从《李伯大梦》派生而来的。
而在游戏故事中,我们要叩问的是:银手·强尼是“过时之人”吗?
我们说技术的变革下,50年在科技技术和文化上或许有天翻地覆的改变,但真正的精神内核或是意识形态似乎能够跨越时间的限制持续很久。
在文化上,强尼算是一个过时之人,V也常会嘲笑强尼是老古董,黑胶唱片变成供玩家随意拆解的垃圾,Ponpon Shit大行其道,摇滚流派宣告式微。摇滚死忠粉老头在V看来,不过是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怪人罢了。
而在意识形态上,强尼将会是一个标志性的*级人物。无可否认他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既暴力又无序,但仍然是那句话,在赛博朋克的背景下,如何推翻一个企业掌控政治权话语权的时代?媒体被掌控、技术核心被掌控,夜之城是个无望之城(在香港语境下总让人想到九龙寨城hh)50年后没有人敢像强尼一样,仰视荒坂塔,将朋克进行到底。
既然游戏是“赛博朋克”,那麼“朋克”精神自然是故事的重中之重。结局V若是选择反抗,那麼会发现,在目前所有结局中,这是*一个令人“心安”的结局,也将会是V作为佣兵的神来之笔。V虽然在游戏中的塑造感不强,但仍然能感受到她从小混混,到来生传奇的转变不仅仅是炸了荒坂塔这麼简单,而是能为底层人民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在民国的小说杂志里,文人志士常常爱以“太阳”称赞那些敢於牺牲自我照醒民众的人。强尼的反叛精神将会是贯穿游戏前后的中心,也会是V之所以成为传奇的重要推手。
用一首歌纪念永远的强尼,我以音乐台的话划下句号:“送给你,老***,无论你在哪里。”
似乎大家都想我用簡體,那我以後長貼盡量注意用簡體吧,方便各位觀看!
頂頂
有朋友說想看芯片的故事,我一週目收集的不太全面,不過我這幾天想想怎麼樣歸納一下然後講講幾個有意思的設定內涵這幾天繼續寫任務/人物為主
自頂
剛打完黑拳歸來!老維怎麼笑的這麼開心他是不是又押錢了(×
自頂
自殺結局也太唯美了……
鏡頭拉遠一聲槍響
打完了惡魔結局……雖然很悲但是,太能表現出蠢驢的劇情渲染能力了……夢安眠於九霄,真的很諷刺……離開空間站,V一路哼著never fade away,遙望著地球。最終V還是沒有錯到無可挽救的地步。
頂頂
頂,明天來說說「技術和宗教」曠日已久的鬥爭
買了個設定集認真鑽研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值得細說的地方(預售好慢啊……)
自頂
【無劇透】-【背景設定】
這次是一個新版塊,我們跳脫任務和故事主線,說說賽博朋克背景下“技術”和“宗教/哲學”的抗爭。
西方發展史中技術和宗教密不可分。根據時間來看,哲學是科學之母,但由於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導致哲學走到了一個過於“離地”的哲學探討——著名探討問題有“一根針尖上能站多少個天使”,最終這種極端思想被啟蒙運動的領袖們推翻。時代不斷推進,雖然關於哲學/宗教和技術的探討仍然沒有停歇,但大體上我們都潛意識的接受了“人類中心主義”。
賽博朋克背景下,我們看到的正是技術走向極端的場面。我們可以為身體改裝,可以全身義體化,如果不武裝好自己,在夜之城存活全靠緣分。在這個世界,宗教大多時刻只是用來做壞事的幌子,電腦信息里各種坑蒙拐騙的奇技淫巧,不過是在2077年換了種形式罷了。
但仍然有一些願意保持信仰的人。如同罪與罰中悔改的約書亞,如同“破戒”任務中的僧侶兩兄弟,又如指引你尋找內心平靜的禪學大師,或是透過塔羅牌助你推算結局的MISTY。而且神奇的是,許多任務/選擇走向都和哲學有一定關聯,甚至對於結局預兆的人也是透過塔羅牌進行分析的。
有時候會看到貼吧裡大家比較少去探討關於遊戲中的文史哲部分,所以在劇情的理解程度上受到阻礙,比如有說禪學大師就是騙錢的,給了錢就是冥想還不能跳過。但對於我來說,這是故事中V能休息的少見的場面。有時操控V躺在公寓的床上,也會有種不安定的感覺,仿佛危險隨時會破門而入。或是惡魔結局中日復一日的認知測試,夜夜上演不同的夢魘,有時只有照照鏡子,安定自己的情緒。
而這些卻是技術再如何發達,也很難彌補的部分。沒有這些部分,則遊戲只會停留在淺顯的層次。
今日問題:你認為在未來,“宗教/哲學VS技術”這個問題還會繼續爭論下去嗎?
【Jackie好兄弟鎮樓】
自頂
終於可以二周目了!!蕪湖起飛
今晚大家在哪跨年呀!我,永遠的夜城人
「不用擔心,mi amor,咱們刀槍不入」
嗚嗚嗚嗚
新年伊始竟然就碰到自殺的倒霉蛋...唉,又一個被夜之城吞噬的可憐靈魂。
嗚嗚,最近沒靈感(我好廢
這幾天突然有靈感了!說說巫毒幫和惡托邦
相關話題:“他者”理論/“後人類”(posthumanism)想象
遊戲內相關幫派:巫毒幫
“他者”形象在科幻作品中十分常見,通常被定義為非人類族群的,可能伴隨一定威脅的族群——例如《三體》中的三體人、遊戲《底特律·變人》裡的仿生人。作者設計“他者”的出現,多數是透過“他者”的存在,透過兩個群體的對立,迫使人類重新審視自己,反觀自身的道德觀念、潛能和生存狀況等。像《三體》是挑戰“人文主義”關心的範圍——不可丟失“獸性”;又像《底特律'》迫使人類反思未來可能出現的多種族共存模式。有時候“他者”未必會顛覆人類中心的思維,反而是鞏固它。
而在遊戲中,巫毒派對於“他者”(流竄AI)的態度十分微妙,甚至頗有些神化AI,認為和AI合作才有新出路。這讓我想起《三體》里ETO組織對於三體人的態度,這背後的意識形態頗令人玩味——我們知道葉文潔是因為經歷了特殊時期,對於人性完全絕望,所以才有了聯絡三體人的孤注一擲;巫毒幫對於人性的態度也和她異曲同工,對於如何顛覆夜之城的答案,巫毒幫交上了自己的答卷——二者都是試圖顛覆“人類中心主義”。雖然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但誰又能保證“他者”們如此好心,為重建地球添磚加瓦呢?
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讓AI在DLC的出現幾率大大提高,V或許會正面對抗這些新物種,並且再一次面臨眾多考驗。
今日討論問題:你認為在夜之城的語境下,真的需要“他者”進行干預嗎?
頂頂,最近沒什麼人來看了
嗚嗚正在玩第二遍,死活不想去來生接主線任務要再看一遍傑克的死亡我真的受不了
NCPD局長真的應該送去千刀萬剮支線好多小任務一看對話記錄,全是他買兇殺人的證據,瑞弗退出來單幹絕對是正確的選擇,不然什麼時候被局長點人頭殺了都不知道
自頂
相關理論:烏托邦衝動(The Utopian impulse)
遊戲內相關:賽博朋克2077中的世界觀架構
為什麼我們這一代逐漸開始注重具有明顯的“未來”朝向的科幻體裁的作品?這種趨勢又是從何而來?
詹姆遜(Fredric Jameson)曾經提出過一個叫做“烏托邦衝動”的理論(出自《現時烏托邦和多種多樣的烏托邦》),承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點,他認為過往對於“烏托邦”的批判過於嚴厲,實際上,這些作品是透過作品本身對現階段的制度進行反抗,並勾起受眾希望改革的驅動力,這個才是烏托邦/惡托邦作品存在的一大意義。而“烏托邦衝動”正是指推動讀者/玩家勾起改d革的驅動力。所以作品本身呈現的局面並不是重點,甚至人們不一定要追求這種烏托邦/抵制烏托邦,而是希望改變的這個渴望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相信學界的觀點的改變也一定程度影響了社會對於科幻作品的觀感,從而間接興起科幻熱潮。
詹姆遜曾經提過,作品通常以三種層面描寫烏托邦衝動:身體、時間和集體。套用到2077裡,身體層面,人人都能收穫技術的紅利(義體的普及化),日常生活隨著技術進步,解放一部分底層勞工(當然也破壞了一部分人的生計);時間層面,烏托邦作品常常會以“個體性的喪失”描繪出集團的集權壓制,賽博朋克主題正是在此背景下呼籲恢復個體的知覺,是故每一個人的死亡都會被細緻的刻畫出來,突出個體的差異性,以顯示個體的重要性(例如支線中NCPD任務,玩家可透過芯片,組建起完整的世界觀),這種從個人出發再到整體的描述角度,十分貼合烏托邦的敘述策略,蠢驢對於烏托邦課題的理解十分深入,讚!)
集體而言,在烏托邦小說的作用主要是呈現一種集體建設烏托邦的重要性,而在惡托邦背景下,對於掌握生殺大權的集團/財閥的群體刻畫則不太適用,在此不做贅述。
(嗚嗚理論好難而且我理解的不夠深入,在這裡只敢引用一個重點說說蠢驢的世界觀,在貼吧老師看不到我的胡言亂語所以我無所畏懼
這蹩腳的廣東話哈哈哈哈哈哈哈
頂頂
我感覺目前我已有的知識似乎不能很好的繼續更了,想先把科幻文集撿起來看看,再給各位講講,不然帖子質量太水了過不了自己這關之後想主講芯片的一些可能致敬的內容
昨晚打完偷貨任務,又一次自閉了……
才發現美泉區的義體醫生穿的是V和傑克幹完第一票的同款背心(又一次被刀
自頂
Misty的塔羅牌預測也是隨著劇情有三種呈現:
序章去見misty第一次預測:
逆位世界
逆位戀人
逆位星星
逆位死亡
完成偷貨前的兩個前置任務(還沒偷貨:
愚人
命運之輪
逆位戰車
魔術師
傑克死亡,完成黑夢任務:
隱士
逆位教皇
逆位惡魔
塔
今天又有想寫的了!是關於德拉曼–回家的路分支任務
相關話題:Daddy issue/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結(Electra complex)【心理學】
遊戲內相關任務:幫德拉曼找兒子系列——回家的路
之前雖然說過關於德拉曼的相關話題,今天想就德拉曼的兒子們講講心理學理論上(啊佛洛依德心理學業界信不信他咱們另說)對於機器的啟發。
“回家的路”系列有一組對立關鍵詞是:父親VS兒子們。作為AI產物,兒子們大多數稱德拉曼為“父親”就很值得探究。從“回家的路——谷地區”那位自認為不受父親待見的兒子,認為“我們沒有母親”,和“回家的路——惡土”中聲稱V是否是“父親讓你來訓誡我這個逆子”的話來看,他們和弗洛伊德提出的Daddy issue有很強烈的聯繫。
我們知道弗洛伊德大多是將性和權利掛鉤,在此不會花太多筆墨贅述伊底帕斯或厄勒克特拉情結到底是什麼,但讓我一句話總結,這是獨屬於人的複雜、矛盾情感的表現。我曾聽過一位學者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情感和意識夾雜,象一層又一層的結構,由於考古一般需要開鑿勘探。
這些AI已經逐漸變的像人,而不僅僅只是試圖模仿人類的語言以便溝通,而有的則很明顯的將自己和人類分隔開來。這在其他“回家的路”支線/和AI交手的時候可感覺到——他們在用陌生化的語言敘述人類世界(例如惡土小德拉曼說過人類是蛋白質生物,是異世界的人)話語的主體在於自己。可以見到蠢驢試圖將AI分作兩股,一股已經擁有類人的複雜情感,甚至呈現出矛盾的關於“父愛”的探討【如果圖靈測試肯定測不出來吧(笑】;一股則將自己(AI)視作人的對立面,例如奧特、部分小德拉曼警告V“聰明的話不要再見到我”,因為深知自己就是黑墻以外的生物。
自頂一下
更多《赛博朋克2077》角色任務攻略相关问题
问题:大家对新发的“赛博朋克2077”的宣传片有什么看法?
回答:用模拟器的朋友!可把小艾KO佣兵完后的瞬间即时储存下来! 详情 >
问题:赛博朋克2077程序挂了求解
回答: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什么啊哈哈哈哈 详情 >
问题:刺客信条奥德赛这个游戏值得玩几个小时? 调查一下
回答:这还说啥?!肯定要关了,谁冲谁2B,土豪随便 详情 >
问题:赛博朋克的魅力到底是什么
回答:在一动漫页面看到碳大战累那一幕。觉得这鬼攻击方式独特所以就追了。然后觉得累他姐更可爱, 还有发现那经费一砍没砍死累。 详情 >
问题:赛博朋克到底是什么?
回答:OH!NO纠正3楼的错误!“读取”改为“储存”! 详情 >